[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龙岩频道> 正文

武平捷文村:林农讲述林改之后的生活

www.fjsen.com 2014-01-03 08:54  李凌生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记者一行走进捷文村

东南网2014年1月3日龙岩讯(本网记者 李凌生)“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走进武平县万安乡捷文村,一条巨大的红底白字标语立即出现在眼前。这是2002年6月21日,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在武平调研时,对武平林改工作的重要批示。

2001年6月,龙岩市武平县委、县政府决定在万安乡捷文村开展林改试点工作,同年12月30日,捷文村村民李桂林拿到全国第一本新林权证。2011年11月,国家林业局赵树丛局长来武平调研林改,明确了武平是林改第一县,捷文村是林改第一村。2013年12月30日,记者随“生态龙岩行”宣传报道组走进了捷文村,对村民的现在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


李桂林展示第一张新式林权证

李桂林:林权证就像一颗“定心丸”

作为拿到全国第一本新式林权证的林农,李桂林已成为捷文村对外展示的一张名片。记者在当地村部看见一个巨大的广告牌,上面是李桂林手持一本林权证的巨幅照片。

面对一群媒体的“长枪短炮”,憨厚的李桂林脸上始终挂着招牌式的笑容。他骄傲地向来访人员展示全国第一本新式林权证。记者看到,这张编号为1的林权证上显示发证时间是2001年12月,上面清楚地记载着山林所在地名、面积以及使用年限。

“我们农村是靠山吃山,没有分山之前林地都是集体的。发证之后有了管理的权力,林农就像吃了一颗定心丸。”李桂林认为新的林权证明晰了产权,对激发林农积极性有很大作用。“

林改之后,李桂林分到200多亩林地。他的林地有大片的竹山,通过卖竹材、竹笋,每年可以带来两万多创收。除了山林本身带来的直接收益,李桂林还在林下发展养殖业。“刚开始试着养了一两千只鸡,后来发现效益不错,就增加到七八千只,这方面每年又可以赚一万多块钱。”


谢永贵接受媒体采访

谢永贵:砍树不富,不砍更富

“以前大家都没什么积极性。村民只能得很小的利益,林地的大部分收益要归集体。而且就算把林子管好了,也怕什么时候又被集体收回。”

从谢永贵的陈述中,记者了解到,林改前当地村民秉承“要致富上山偷砍树”的理念对集体山林乱砍滥伐,而糟蹋完山林后,没有更多经济来源的村子又陷入更加贫困的境地。自2001年林改后,当地村民从山林得到的收益越来越明显,于是造林护林蔚然成风。“从01年到现在,村里没有发生过一起山林火灾。”谢永贵说,林改之后村民造林护林的自觉性很高,责任感明显加强。

除了坚持以前的木材生意,谢永贵现在还在分到的500亩林地上大量种植杉木,他说,“平均下来一方杉木能卖到六七百!”同时,他又在自己地里搭起了大棚,培植富贵籽。

“以前收入也就两三万,现在各项收入加起来可以达到十多万了。”谢永贵认为正是因为林改,让当地的山重新绿了起来,也使自己实现了收入翻番的愿望。

新闻背景:武平林改成为全国林改的标杆

据了解,武平县成为全国林改第一县,与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和重视分不开。

2002年6月21日,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同志在武平调研时,对武平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作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的重要指示。他还反复叮咛:“林改的方向是对的,要脚踏实地的向前推进,让老百姓真正受益。”

2012年12月24日,新华社推出的《习近平特稿》写道:“2002年,他对武平县的林改工作给予肯定和支持,福建由此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以‘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来成为全国林改的标杆”。

2012年3月7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在全国两会看望福建代表团时提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我在福建的时候这件事就开始抓了。多年来,在全省干部群众不懈努力下,这项改革已经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要继续巩固改革成果,扩大绿化造林面积,加强森林资源建设和开发,探索开展绿色乡镇、绿色社会、绿色学校创建活动,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参与生态建设的良好局面。”

 

责任编辑:李凌生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