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于相关视频
闽西广播电视报讯 我们身边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当中有些刚出校门,有些毕业已久,在就业单位没有提供住房的情况下,只能边求职边租房,他们被唤作“毕租客”。他们的情况如何呢?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还未踏出校门 已做好租房准备
作为“毕租客”的后备军,部分在校大学生已经开始关注房租、房源等信息,他们已经做好了毕业后就租房的准备。
据了解,龙岩中心城区的租金近年来不断上涨,单身公寓的月租从300元到2000元不等,其中以500元到1000元左右的房源最多。无法负荷的价格催生了合租热潮的出现,这是“毕租客”无奈又智慧的选择。
高昂房价 买房成奢望
来自县城的小张参加工作已有7年之久,一直租住在市区一老旧的单位办公楼里。一入职场就成“毕租客”,她说这经济负担就像个无法摆脱的沉重“龟壳”。“年年岁岁薪不动,岁岁年年涨房租”这是小张嘴边时常念叨的语句。除了涨租的压力,住房环境、治安条件一般等也成为小张忧虑的问题。
作为家里的独女,小张父母几度想在龙岩为她购置一套房子。可是越来越高昂的房价,让这个普通家庭对买房一事只可远观,而不能承受。
先租后买 从“租奴”变“房奴”
身为70后的小魏和小张一样,也曾有过租房的经历。刚从学校毕业那几年,因为经济状况较为拮据,他只能用租房的方式来解决住宿问题。
小魏说,租房只能是过渡,最终是一定要买房子的。因为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才有家,才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因为没有买房子,做起事来肯定会有些底气不足,这是客观因素,总是感觉到还有个后顾之忧。
经过几年的努力拼搏,逐渐有了一些积蓄的小魏在取得家里人的支持后,在水韵华都小区买了一套三居室的房子。从此由“租奴”变成“房奴”,开始了每月还房贷的日子。
 图片来源于相关视频
“啃老”是个绕不过去的关键词
25岁的小赖是一家企业的企划,大学毕业时,她的母亲一次性付清30万为她购入一套40平方米的单身公寓。她坦言,家里人买房就是希望她不用租房度日、寄人篱下。
小赖说,因为没有住房的经济负担,现在每月领的工资就当零花钱,只要管好自己的吃饭问题就行。因为不需要租房子,这样每个月压力就很轻,可以省了一千二到一千五。
像小赖这样一毕业就买房子的年轻人几乎都是由父母出资购买,自己只要拎包入住即可。还有一些年轻人虽然有稳固的工作和一定的经济能力,但为了节省开支,减小生活压力,他们选择和父母住在一起而不是自立门户。
“负重起跑” 成为尴尬现实
有人调侃道,“毕租客”有三劫:高耸入云的房价,虎落平阳的工资,不甘寂寞的房租;“毕租客”有二苦:无处安放的青春,无处安放的理想。在一些同龄人悠然地享受生活的同时,“负重起跑”的毕租客却在为生计奔波。
调查中,不少“毕租客”坦言,房租只是“毕租客”收入的其中一大部分支出,而即使省吃俭用也难以存留一小部分的储蓄,今后必然面临的家庭、抚养子女等难题又该怎么应对呢?
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的现实像颗大石一般时时悬在“毕租客”的心头。受经济掣肘,想要更新个人知识或是建立人脉关系网的“毕租客”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有没有办法先解决“毕租客”的燃眉之急呢?很多人想到了公租房。公租房,是解决新就业职工等夹心层群体住房困难的一个产品,它是保障性住房的一部分。用低于市场价或者承租者能承受得起的价格,向新就业职工出租。包括一些从外地迁移到城市工作的群体,还有新的大学毕业生。
那么龙岩的保障性住房情况如何呢?大部分市民表示,对这方面的情况不是很了解。
据统计,截至2013年3月底,龙岩市保障性住房已建成(竣工)17250套,其中,经济适用房3312套、廉租房6746套、公租房3370套、限价商品房3822套。铁山保障性住房、龙岩经济开发区等多个房源属于在建状态。部分市民认为,我市保障性住房数量过少。
诗人杜甫曾大声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句诗放到“毕租客”的身上同样是适用。 如何才能破除“毕租客”所陷入的窘境,一方面需要他们自身有拼搏向上的精神,同时也需要政府部门加快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创造坚实的硬件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