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龙岩频道> 正文

关注龙岩古村落保护 让文明符号永不磨灭

www.fjsen.com 2013-11-05 15:20   来源:闽西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编者按

11月1日至3日,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文联、龙岩市委宣传部、连城县政府主办,中国民协民间文艺研究所、福建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龙岩市文联、龙岩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连城县委宣传部、连城县文联承办的中国(福建)古村落文化遗产高峰论坛在连城举行。这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福建首次举办的论坛。本报记者也借此机会,跟随省内外专家的步伐,走进我市古村落,深入了解古村落的保存现状及加强保护的可行之道。

 

连城培田古建筑群古民居内一隅。

让文明符号永不磨灭

各路专家齐聚闽西共商古村落保护大计

古村落是文明的一个符号!因为我们中华民族最深的根在这里面,中华文化的灿烂性、多样性和地域性体现在里面,文化的创造性也在村落里。11月1日至3日,中国(福建)古村落文化遗产保护高峰论坛在连城举办。省内外知名专家围绕当前古村落的抢救、保护、发展和村落文化传承等问题共同探讨保护之道,这也对闽西古村落文化遗产的保护有着借鉴意义。

闽西古村保护形成共识

11月1日,在“雕版故里”连城四堡的雕版印刷展览馆里,参加高峰论坛的专家学者们参观展览馆印坊、雕版、印刷工具和古书籍,并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小试身手。这里是我国明清时期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如今是我国唯一仅存的雕版印刷基地。归功于及时的保护,世人才得以透过厚重的历史沉淀品味四堡印刷业当年“垄断江南,远播海外”的文化盛况。

在宣和培田,一栋栋崭新的别墅矗立在村北,与村中古老的建筑群相映成趣;村中的鹅卵石小径,柳树环抱中的荷塘,怡然自乐的村民……古朴与现代、自然与人文在这里相得益彰。

如今的闽西,几乎每个村庄的村民都会要求保护他们的古民居。从情感上而言,这是祖先们留下来的,是村庄的荣耀,村民们舍不得拆,他们对古民居的保护意识也比以前强了。同时,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中,闽西古村落的保护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在建设中保护,在保护中建设或者发掘历史史料、打造文化品牌。这些做法取得一定的效果。经过多方努力,我市已有16个村庄被列入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录。

新罗区万安镇竹贯村景色迷人。

保护亮点难掩衰退之痛

“本人经常会在省内进行古村落保护调研,有些村落几年间会去好几次。每回旧地重游都会发现,很多村落比上回造访时破旧,很多好的东西慢慢地消逝在视线里。”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原院长黄汉民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大批传统村落因为整村搬迁、文物被盗卖、非物质文化遗产消失等原因而造成“文化空巢”现象,让人非常痛心。

据了解,目前我市大多数古村落民居年久失修、人去楼空的现象日益严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房屋损坏、屋顶渗漏、墙面裂缝、虫蛀腐烂等情况。在一些村落里保存有大量古民居、戏台、祠堂等古建筑,但是限制于财力和人力的短板,很多历史建筑基本难以保护。

“古村落保护是一个庞大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即使一些有代表性的古村落靠社会有识之士的自发保护,投入的资金也只是杯水车薪。”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钟德彪坦言,“同时这些古村落的自发保护,就其保护目的来看,均带有明显功利性和实用性,投入部分资金,搞农家乐餐饮服务,都寄希望于获取更多的回报,在这样的思维定势中,又难以避免古村落遭受二次破坏的境地。客观上形成一边保护一边破坏的尴尬局面。正是这种两难选择,造成古村落物质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仍面临凋落的威胁。

应创新古村落保护模式

记者从高峰论坛上获悉,过去十年间,我国消失了90万个自然村,平均每天消失八九十个村落,消失的速度令人咂舌。这些消失的村落中有很多是具有文化保护价值的传统古村落。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教授、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中心秘书长马知遥认为,传统古村落的保护速度赶不上推土机。极少数被当做旅游开发项目保留下来的古村落也面目全非。一个村落进入旅游开发程序后,往往按照商业规律来进行改造,导致村落文化被肢解。

“随着房子的拆除和居民的减少,也使得由亲缘、地缘、宗族等组成的社会连接纽带逐渐被瓦解,同时也导致很多代代相传的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消亡。”马知遥一语点出传统古村落保护的紧迫性。

“守住古村落最后的家底,把根留住。”这是本次高峰论坛的焦点。中国民协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教授乔晓光认为:“古村落应创新‘多元化、社会化、转移性’保护模式。探索实施古村落‘村民自保、私保公助’等多元化保护方式,积极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认领、认养、认保’乡土建筑等社会化参与保护利用,以加快古村落乡土建筑的有效保护与利用。”

专家观点

■罗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中国最大的文物是长城,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春节,而最大的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体就是传统古村落。”

“传统古村落是文明回流的产物。古时候文官告老还乡、武官解甲归田和豪门富贾衣锦还乡而引进先进的文化并加以发酵,从而凝聚成如今展现在世人面前的传统村落。”

■乔晓光(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教授)

“真正客家文化的魂在于人,而寄托客家子民家园情结的古村落则是灵魂的港湾。但单纯保护古村的躯壳是没有意义的,客家子民应尊重和敬畏自己的文化,形成古村落保护的自觉性,这样,我们的古村落才会有魂在。”

■党安荣(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规划研究所教授、博导)

“我们已嗅到传统古村落保护在互联网时代的新姿态。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成立闽西客家人古村落保护的专门网站,实时发布关于古村落的信息。海内外的客家人可以知道曾经承载自己乡土情结的古村落现在发生了什么,以便共同探寻客家古村落更加开放的保护方式。”

■马知遥(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教授、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中心秘书长)

“拆旧建新、造假古董假文物……在古村落保护中,急功近利和旅游资源的诱惑等因素导致造假现象层出不穷。因此,打响传统古村落保护的'3·15'迫在眉睫。”

■张鹰(福州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乡村就是乡村——生态、自然、便利;农业就是一种职业——产业化、合作化、现代化;村民及时居住在乡村从事乡村产业的居民。保护古村落要遵循四个基本点:乡村生产、村民生活、乡村生态与乡村文明。”

■王永昌(龙岩市文联主席、龙岩学院客座教授)

“汀江文明、九龙江文明,都是闽西文化的瑰宝,都是古村落保护的重要区域。古村落保护的关键是‘古’,这就意味着不要让古村落成为‘空壳村’,要让百姓的真实生活、日常用具、生产耕作、四时变迁、节气迎送、迎神赛会成为古村落文化的真实内容。”

■钟德彪(龙岩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福建省客家文化龙岩研究基地研究员)

“保护古村落,是民间文艺家协会的光荣和责任,因此要发挥各级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作用。通过组织会员立足本职,深入生活,积极开展民间文艺的抢救、搜集、整理、研究、创作、演出及宣传、开发、弘扬、利用等工作,促进龙岩民间文艺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这不仅是最好的传承文化,也是保护古村落的实际行动。”

我市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单(16个)

连城县庙前镇芷溪村;连城县宣和乡培田村;连城县莒溪镇壁洲村;连城县四堡乡务阁村;连城县四堡乡中南村

长汀县馆前镇坪埔村;长汀县三洲镇三洲村;长汀县红山乡苏竹村;

上杭县太拔乡院田村;

永定县湖坑镇洪坑村;

漳平市双洋镇东洋村;漳平市赤水镇香寮村;漳平市双洋镇城内村

新罗区万安镇竹贯村;新罗区适中镇中心村;

武平县岩前镇灵岩村 。

责任编辑:张海燕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